宝马会bmwnet_欢迎您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2023-08-03

原创 |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经验与实施建议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要求

2021年9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要求以目标为导向,确定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标准和内容,合理划定高标准建设分区与建设重点,因地制宜提出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强化规划引领,系统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对“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成“高质量”“高产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我公司高标准农田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浅谈在高标准农田规划编制中的技术方法与实施建议,为今后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提供启示与参考。

二、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

1、以现状评估为基础,以上级下达任务为约束,明确规划编制方向

对“十三五”高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历年累计已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数量,把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建高标空间位置、粮食产能等情况;总结出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广东省下达给地级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明确未来十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向和战略目标。

2、以潜力摸查为支撑,合理分解任务

以稳定耕地潜力图斑、有效储备库图斑、改造提升潜力图斑为底数,以“1条件3因素”为门槛,初步筛选符合基本要求图斑。对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摸查还需综合考虑重点建设项目、在批/已批的建设用地(含征地、报批、供地、采矿权)等因素,确保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未来发展建设不冲突。对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摸查需结合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基础因素,优先考虑纳入。经充分摸查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潜力后,以潜力数据为支撑,逐级分解目标任务。

3、明确建设内容,规范建设标准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22)等标准,结合实际,统筹抓好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确保工程质量与耕地质量。规划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需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建设内容,严格落实六大方面建设标准。

八方面建设内容

六大方面建设标准

4、划定建设分区,明确建设重点

落实上级规划的定位和建设重点,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资源禀赋和各地区的特色产业,按照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相对一致、生产障碍因素与破解途径相对一致、粮食作物生产与农业区划相对一致、地理位置相连与行政区划相对完整的要求进行建设。综合考虑高标准农田总体布局特点、任务、发展方向、建设重点,不同区域特征划分分区,确定区域建设重点、示范工程。

5、资金筹措及安排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结合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政策和当地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际投入资金情况,参照《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确定当地规划期内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类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标准,并以县为单位做好规划期内投资估算,制定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保障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

6、制定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措施

结合历年已建高标准农田常常存在“重建轻管”的情况,本轮规划将从“强化质量管理、统一上图入库、规范竣工验收、加强后续管护、严格保护利用”五大方面着手,制定规范有效的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措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流程规范,且建成

后符合“三高”标准。

四、对规划实施的建议

1、规划引导项目选址,统一标准规范农田设计

针对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立地条件差,项目选址难度逐年提高、往年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轮规划在建设项目布局、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方面作出引导。在项目选址阶段,应重点衔接农业农村、国土空间、水利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耕地集中连片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遵循规划建设标准,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进一步合理规划农田,如在山地丘陵地区因地制宜修建梯田,增加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改善耕作层等。

2、划分各部门职能,做好协调衔接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各部门工作紧密联系,若有一方沟通衔接不到位,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各方部门需明确好各自职责,如项目选址时需充分与自然资源部门衔接,避让规划重点项目用地,避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时因规划重点项目占用导致重大变更。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新建排灌工程,要及时与水利部门划分管理职能,解决水源建设问题等。

3、拓宽农田建设资金来源,提高农田建设资金投入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分配制度,切实保障专项专用;并通过引入第三方资金、土地流转、发行专项债等措施,拓宽农田建设资金来源。结合规划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一地多用,发展立体农业或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所形成占补平衡指标在市内流转,增加收益,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4、创新管护模式,探索采用“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按年度进行管护考核。探索采取“EPC(工程总承包)+运营管护”一体化管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增设履约保证金,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地率挂钩,并在建成后继续由总承包单位持有运营管护,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EPC+运营管护”模式既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作物单产与销售效益,也可以避免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因个体农户日常管护不到位、缺乏资金等问题导致农田耕作质量下降或弃耕撂荒等问题,提高农田的建后管后工作效能。

作者:梁绮雯 陈锴研 周琳

审核人:肖捷

Baidu
sogou